NEWS INFORMATION
新闻动态
  • 10.15
    2025
    瓦努阿图的“中国银针”(点击查看)
  • 10.15
    2025
    义诊预告丨粉红丝带,守护健康——北京积水潭医院将举行世界乳腺癌防治月公益义诊(点击查看)
  • 10.14
    2025
    近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台承办的“2025北京榜样”发布九月周榜,北京积水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功上榜。医者仁心守护呼吸健康北京积水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立于2005年,2013年在回龙观院区开设门诊、病房。现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7人,医学博士7人,医学硕士4人。作为多学科救治重要力量,科室在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重症救治中展现出色技术,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及外派、医疗保障任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医护人员在延庆零下30℃的高海拔环境中,完成高山滑雪场馆首次伤员航空救援等任务;在国家巡回医疗队义诊中,专家为支气管狭窄闭塞的尘肺病患者远程会诊明确治疗路径;在四川阿坝公益行中,专家不仅耐心为当地患者解读体检报告,同时积极宣传吸烟及被动吸烟的危害,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基层。△科室医生询问患者病情△科室在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执行医疗保障任务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程长、需长期管理的特点,为了让慢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科室以“为了长期健康”为服务宗旨,为慢病患者建立诊疗档案,并定期了解康复情况,给予患者专业的指导和暖心的鼓励。多年来的坚持,使患者已经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72岁的老王患慢阻肺病八年,医护人员几乎能回忆起他就诊后的每个瞬间,从首次急性加重的CT影像,到药物过敏史,甚至连对某类抗生素不耐受的细节都标注分明。他常说:“在这儿看病,我特别放心。”△科室在日常查房前进行工作交接半个月前,一位高龄患者入院后生命体征极不稳定。科室团队第一时间组织会诊,值班医护随时调整治疗措施,十多天后让老人转危为安,家属送来三面锦旗致谢。在这里,人文关怀不是刻意的标榜,而是化作日常诊疗中无数动人的细节——从主动腾出科室休息室的冰箱供患者家属存放饭菜,到耐心化解因病情反复而精神萎靡的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记住每位患者的饮食偏好,到为化疗脱发患者准备舒适的帽子……近年来,科室已累计获得锦旗200余面,收到感谢信近百封。这种以生命守护生命、用温暖传递温暖的双向奔赴,正在书写着新时代和谐医患关系的动人篇章。△患者向科室医生赠送锦旗编发丨宣传中心
  • 10.14
    2025
    在女性的生命旅程中,雌激素是一位不可或缺的守护者。它塑造曼妙体态、维系月经周期,在青春期推动乳房发育,孕期护航新生命成长,绝经前守护心脑血管与骨骼健康,如同精密的调度员调控着全身多个系统的运转。然而这位守护者手中握着双刃剑,当我们探寻乳腺癌这一女性健康头号威胁的病因时,会发现雌激素“甜蜜”的馈赠背后,潜藏着需要科学应对的健康负担。为何“甜蜜”?雌激素的生理之功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其核心成员包括雌二醇、雌酮与雌三醇,其中雌二醇是调控女性生理功能的核心力量。从12岁左右初潮降临到50岁前后绝经,它贯穿女性生育黄金期。青春期促进乳腺导管与腺泡发育,为哺乳奠定基础;月经周期中调节子宫内膜与乳腺组织的周期性变化,维系生殖功能正常运转;成年期维持皮肤弹性与骨密度,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这份“甜蜜”是女性性征与健康的生理基础,如同空气与水分般滋养着生命活力。何以成“负担”?雌激素的失衡之险成人的乳腺随着卵巢的周期性活动,与子宫内膜一样,发生周期性的变化。雌激素能够通过细胞膜进入核内与遗传物质发生作用,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对于乳腺而言,在月经周期的前半段,雌激素刺激乳腺导管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当我们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过高,或者暴露在雌激素环境中的时间过长,它就会持续发出“分裂、生长”的信号,从而过度刺激乳腺导管细胞增殖,导致肿瘤发生和发展。这并非雌激素本身的“罪恶”,而是平衡被打破后的恶果。以下四类情况会显著加重这份“负担”: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雌激素刺激乳腺导管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出现复制错误的几率增加,乳腺癌的发生风险随之增加。中国女性中40-70岁是乳腺癌发病风险较高的年龄阶段。内源性暴露过长:初潮早(<12岁)、绝经晚(>55岁),意味着卵巢功能活跃的时间长,身体受雌激素影响的总时长增加。此外,未育、晚育、流产次数多也会影响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乳腺癌发病风险增加。外源性激素摄入:长期、不当使用某些含有雌激素的避孕药或更年期激素替代疗法,可能人为地提高体内激素水平,增加风险。代谢与生活方式:肥胖,特别是绝经后的肥胖,是明确的高危因素。脂肪组织是绝经后女性雌激素的主要来源地,脂肪中的芳香化酶会将体内的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此外,过量饮酒会损害肝脏灭活雌激素的功能,导致雌激素水平升高,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化解“负担”科学认知与积极预防1、精准筛查,实现早诊早治建议4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乳腺超声检查,45岁以上加做钼靶检查;有家族史或BRCA基因突变者,应提前至30岁开始筛查并增加频次。日常自查可在月经结束后7-10天进行,重点关注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异常信号。2、健康生活,筑牢防控基础保持体重指数(BMI)在18.5-23.9之间,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饮食上增加蔬果摄入,减少高脂、高糖食物;严格限制酒精,最好做到滴酒不沾。这些措施能直接降低激素失衡风险,对预防乳腺癌至关重要。3、规范用药,平衡获益风险需使用激素类药物时,务必由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更年期女性选择激素替代疗法(HRT)时,优先考虑低剂量雌激素,有子宫者搭配最小剂量孕激素或使用孕激素宫内节育器;乳腺癌幸存者需在专科评估后决定是否用药,避免自行调整方案。雌激素从来不是女性健康的“敌人”,而是需要科学共处的“伙伴”。其与乳腺癌的关联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激素平衡、遗传背景与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只要我们建立科学认知,坚持定期筛查,践行健康生活,就能驾驭这份“甜蜜的负担”,在享受生命活力的同时守护健康防线。供稿丨普外科 范振华文中图片由AI生成编发丨宣传中心
PLATFORM DYNAMICS
仪器设备
预约使用
送样测试